發布時間:2023-07-28 1680人瀏覽
中光學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的光學薄膜技術可以應用在光通信領域。公司微納光學技術處于研發設計階段。 中光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隸屬于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1968年,是國有大型軍民結合型光電上市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產品主要包括光學元組件、鏡頭、投影機、安防監控系統、光電防務產品等,被譽為全球投影系統用零部件的核心供應商。
發布時間:2023-07-18 1339人瀏覽
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所、維也納科技大學和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發表論文稱,他們首次將低能微波與高能光學光子糾纏在一起。兩個光子的這種糾纏量子態是通過室溫鏈路連接超導量子計算機的基礎,這對擴展現有的量子硬件、實現與其他量子計算平臺的互連,以及新型量子增強遙感應用都具有重大影響。
科學家展示高容量光學信息顯示新途徑,創造光學超構表面最高容量
發布時間:2023-07-11 1692人瀏覽
在科學和工程領域,人們通常希望避免或降低噪音。是否有可能利用噪音來提高系統的物理性能呢? 近期,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彭茹雯教授、王牧教授課題組聯合和美國東北大學劉詠民教授課題組,通過光學響應噪聲調控打破了光學超構表面偏振復用的容量局限性。
發布時間:2023-07-04 1630人瀏覽
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由我國科學家領銜的國際團隊在最新科學研究中發現迄今人類探測到的最劇烈光學紫外耀發,從而為研究早期宇宙提供關鍵數據。 據介紹,伽馬暴是宇宙大爆炸之后最劇烈的爆發現象,起源于大質量恒星死亡或者中子星并合。大部分伽馬暴在結束后能觀測到幾天到幾周的光學余輝,伽馬暴瞬時輻射期間觀測到的光學紫外事件稱為光學紫外耀發,這樣的事件在此前很少被觀測到。
發布時間:2023-06-28 1312人瀏覽
表面等離子體光刻(Plasmonic lithography)作為一種近場成像技術,具有可打破衍射極限的特性,能夠為發展高分辨率、低成本、高效、大面積納米光刻技術提供重要方法和技術途徑,是下一代光刻技術的主要候選方案之一。目前,雖然已通過實驗驗證表面等離子體光刻可以滿足微納制造領域對14 nm及以下技術節點分辨率的要求,但隨著集成電路特征尺寸的進一步縮小,嚴重的近場光學鄰近效應(Near-field optical proximity effect,near-field OPE)不僅會降低曝光圖形的分辨率,而且會增大曝光圖形的失真現象,造成納米器件物理性能及電學特性的偏差,進而影響到產品的功能和成品率,限制了表面等離子體光刻技術的實際應用性。
發布時間:2023-06-21 1217人瀏覽
光學超材料就是利用波長與光的波長相近或更短的人造結構來調控光的行為,包括光的強度、偏振態和相位等。光學超材料依然遵循物理規律,只是在研究視角和研究尺度上和傳統的光學材料有所不同,需要在微米、納米等亞波長尺度下設計和調控材料的電磁學性質。
發布時間:2023-06-15 1366人瀏覽
近日,長沙天心經開區展示了一臺國產光學直控離子濺射設備,打破目前該領域一直被國外企業所壟斷的局面,突破技術難題,實現國產離子濺射鍍膜機技術研發的重大突破。批量化后可以極大提高我國光學薄膜行業的整體水平,對帶動光電子行業發展、增強民族光學工業、光學薄膜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意義深遠。
發布時間:2023-06-08 1538人瀏覽
現代生活中,我們是用“芯片”上的電路供電,“芯片”是支撐計算機、手機、互聯網等應用的半導體芯片。預計到2025年,人類將創造175澤字節(175萬億千兆字節)的新數據。但是當前計算機的能力有限,如何確保這些高容量敏感數據的安全性?如何利用這些數據來解決一些重大挑戰?包括隱私、安全、氣候變化等問題。
發布時間:2023-06-01 1663人瀏覽
光電效應是現代物理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它涉及到光子與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本文將對光電效應進行知識點分析,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這一現象。我們將從光電效應的基本概念出發,討論光電效應的類型、實驗現象、理論解釋和應用,并以常見問題解答的形式結束全文。
發布時間:2023-05-25 1375人瀏覽
英國和新加坡科學家攜手推出一種非侵入性光學測量方法,檢測納米物體位置時達到原子級分辨率,比傳統顯微鏡高出數千倍。最新研究使科學家能以十億分之一米的比例表征系統或現象,開辟了皮光子學研究新領域,也為其他領域研究提供了令人興奮的新可能性。相關研究論文刊發于最新一期《自然·材料學》雜志。
陜西省西安市新城區萬年路10號力天商務中心四樓431室
免費服務熱線:180-6683-1809 電子郵箱:1154684289@qq.com